2010年11月30日

「想要的太多,需要的不多」與「想要就有」的成功秘密

「想要的太多,需要的不多。」這句話真是管用,當我們在購物的時侯拿出這句話,可以制止很多衝動。這是聖嚴法師開釋的『108自在語』的其中一條,很棒!

但是「想要…」是人類追求理想的重要動機,只要是基於合理的、幸福的、雙贏的理想目標 ,就應該把它化為極積的行動努力去追求,甚至要不擇手段(當然是要合法的啦)。

觀察我家五歲小朋友的作法,她對於自己「我想要」的東西,總是會不擇手段用盡方法。例如她要拿放在高處的糖果,如果想到方法,就會去搬椅子箱子來墊得高高去拿到,不管有沒有任何潛在危險,就是要去得到;如果想不到方法,她就會找爸爸吵著要去拿到,如果爸爸不理會,她就去找媽媽,如果大人都不幫忙,她就開始用哭用鬧的,直到達成目的為止。我覺得這種精神真是令人值得敬佩學習的,其實這就是吸引力法則成功的秘密啊!

反觀我的一個成人朋友,他對於自己想要追求的東西常常拿不定主意與目標,不會去用方法極積地促成想要追求的結果,反而常常把關鍵決定權放給別人,最後落得一場空。一切作為說是為了要以「尊重對方」至上,但別人不見得有需要追求同樣的東西,沒有動機哪裡會有結果呢?「尊重對方決定,犧牲自己的追求」 聽起來好像很偉大,其實是註定要接受慘輸的局面啊!

實例故事是這樣的,他想要去某個地方旅遊,這是個人的興趣所在,要和好朋友結伴前去是他追求的願望。他規劃好了計畫就很尊重地對朋友說:「要去XX地方玩,請問你有要去嗎?」好朋友事前沒參與,聽了覺得這話語的意思是可去可不去都無關緊要,沒多細想就直接回答:「不去了。」結果當然是很無奈,沒有成功地達成願望,造成互相怨懟是怪不了誰的。

我覺得真得應該要學學我家小朋友追成功達成希望的策略和手段,這種很尊重他人的問法根本就沒有「強迫」達致希望成功的心意,是不會成功的。應該換另一種語態來邀請朋友:「準備一下,我計畫好了一起去XX地方玩玩,明早出發10點的車,你一定要來不可。」不管朋友是不是被不尊重地被強迫拖去,重要是可以達成自己的想要的目的。

當別人來徵詢我要去做什麼事的時侯,如果話語中沒有「非要不可」的極積力量,而本身沒有很強的動機興趣存在,就算是再好的提議,我也會直覺地加以婉拒的,這是很自然的。

想要 → 我要 → 就是要 → 要要要 → 一定要

所以,成功的秘密並不是在於說話的技巧上,而是要把握住自己想要追求的標的,顯露出非要實踐不可的力量與信心,自然而然地自己說話方式就會順著發揮,改變成為獲取成功的氣勢,絕無妥協。

小朋友就會的技巧,大人反而不會了,會是什麼原因呢?

沒有留言 :